⑴团队设置特色
团队根据林学、园林专业培养目标,重点讲授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推荐选修课等10余门理论及实践课程,其中以《树木学》、《园林树木学》、《多样性原理》等课程为核心,覆盖到涉及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内容,加强和巩固了学科基础,强化了实验和实践教学,优化整合了课程教学资源。
⑵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
细化教学目标和任务 制订了更加合理的适应学科发展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内容遵循“基础性与特色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了理论课教学与实验课程教学的结合,突出了地方院校的办学特色。
注重多元授课方式 注重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积极引进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改善教学环节的充实性,增强教学过程的可视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开展双语教学 以外文经典教材为参考,转换教学思路,并逐步实现双语教学。特别是《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重,采用自编有声教材“植物拉丁文语音基础”,并制作程微课件,供学生线上线下自主学习。
⑶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
团队利用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和1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相关课程的实习与实践,巩固了学习的理论知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⑷资源建设、网络教学
精品课程建设 2006 《园林树木学》课程获批为甘肃省精品课程,2011年又对《树木学》课程立项进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2017年《园林树木学》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5年《森林微生物学》获批校级精品课程。
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团队成员对树木标本室馆藏树木标本进行了数字化处理,研制开发了基于 WEB 的树木标本信息管理系统,为学生、教师、科研人员等多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标本查询途径和可持续利用的学习、研究资料。
课程微课、网站建设 团队2016年制作了《森林微生物学》微课视频,2017年在原有自编有声教材“植物拉丁文语音基础”微课件基础上建设了《园林树木学》精品课程网站,做到了资源共享,有力促进了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