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365app手机版下载-官网

教学成果

‘新农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与实践简介

2022年11月12日 11:57  点击:[]

项目简介:风景园林专业是研究人居环境科学不可或缺的一个专业,肩负着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任,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16至2019年期间,“新工科”和“新农科”建设理念的相继提出,为涉农高校更好地支撑和引领“三农”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使命。适应新时期风景园林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创新专业育人模式,成为农业院校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改革的新命题。

该项目的实施,首先凝练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优化了“新农科”+“新工科”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农+工”融合为基础,以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为特色,充分发挥林学和风景园林一级学科融合优势,通过2020年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夯实生态环境修复在风景园林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凝练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优化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

其二、发挥了区域及“新农科”+“新工科”优势,构建凸显区域和学科特色的课程体系

基于甘肃省独特的地理区位和构筑国家战略性生态安全屏障的目标,以保护、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为宗旨,充分发挥学院林学一级学科在自然保护地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修复等研究方向的优势,融合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内容,构建凸显区域和学科特色的课程体系。

在高等教育“四新”建设的背景下,改革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开发智慧林业和智慧园林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混合式课程改革,建设基于西北地域特色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相融互补。

其三、融合“新农科”+“新工科”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整合学院林学、风景园林学科的实践教学资源,通过“校园、企业、实践基地、城乡景观”四位一体的多层次实践环节,建设“三师制”的双学科、多元化师资队伍,以及“教研联动、师生联动、学科联动、校企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其四、拓展学科间交叉融合的方式,打开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前景

突破专业领域界限,组建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学生团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交流,主办和承办林学、风景园林学科的高水平学术报告和讲座,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就业思路。依托教师创办的“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创业平台。

经过此次学校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的实施与建设,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师资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实现了全面的改进和完善,将风景园林专业建设成以解决区域战略性生态安全屏障问题为主要目标,为省内外学术水平突出、科研实力雄厚,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专业,形成一套可供示范的教学体系做出应有贡献。

上一条: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森林生态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