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本科专业于 2015 年获批,授予风景风景园林类工学学士;2018 年获得风景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授予专业硕士学位。2019年风景园林专业进入甘肃省本科一批次招生。该专业是甘肃省目前唯一培养风景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本、硕专业。以“农林”为特点,在风景园林植物的基础上凸显大地生态景观和生态修复,坚持艺术与科学交融、人文与理工渗透、理论与实践融通,培养具有能够从事国土及区域、风景名胜区、风景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城乡绿地系统和各类外部环境空间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监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经过几年的发展,风景园林专业生源结构得以调整,生源质量得以提高。但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9-2050)》和甘肃建设国家战略性生态安全屏障目标的规划背景下,风景园林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能够切实服务于生态保护和地方发展的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在风景园林专业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下,定位专业培养目标、革新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专业教学模式、强化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成为目前风景[A1] 园林专业教学综合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该项目的实施将达到:
1. 定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基于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规划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立足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的研究及培养方向,不断深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对国内同类专业教育及课程体系设置的比较研究,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结合西北地域特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需要、满足行业需求。
2.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学生培养体系,构建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同时,教学过程向课堂以外开放,考核方式由单纯的书面考核向过程和结果开放,学习方法上由单向传授向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发展。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和引进专业师资,制定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实现教师高品位、高学历、高水平的素质结构。
4.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大力加强现有实践基地建设,增强实践基地的配套性、规范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共享性,同时新增校外实践基地。依托已有的实践教学基地和新增实践教学基地等平台,实现校内外优质资源的共享,进一步强化科教结合、产学研融合。
5. 加强交流合作,增加教学研究产出
加强校校合作、校企事业单位合作、专业间合作,实现专业的交叉融合和优质资源的共享;以学校创新创业项目为契机,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并培育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增加教学成果的产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