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地概况
会宁县依托退耕还林工程、“三北”五期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把“山、沟、坡”进行统筹规划,采取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把重点生态建设区作为主攻方向、把生态脆弱区和立地条件困难区作为逐步辐射扩大森林面积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全县共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55.23万亩,其中退耕还林58.42万亩,荒山造林49.98万亩,道路及四旁树21.48万亩,经济林25.35万亩;全县林草覆盖度达到了33.94%,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2.62%,城区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形成了一个乔灌草相结合、带片网纵横、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多树种、多成分的林业生产新局面。
二、基地实习教学基本条件
为满足教学实习需求,建立“甘肃农业大学bat365app手机版下载西岩山荒漠化生态修复科研教学实践基地”、“甘肃农业大学bat365app手机版下载寒旱区核桃科研教学实践基地”,为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的实习试验、项目合作提供场地和必要的技术指导。
三、基地实习教学的过程管理
为高效优质地完成教学,我基地设计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过程。
1.实习学员向基地导师汇报在校学习情况。
2.基地教学人员向学员介绍基地概况。
3.基地导师给学员安排实习内容,提供必须的资料和样品。
4.基地教学人员带领学员进行实地考察研究。
5.学员向导师提交调查实习报告。
四、基地教学实习的效果
通过在基地实习,将学员在学校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完成了理论→实践→理论的转过过程,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大大增强。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方式,也为加快基地的发展提供了专业、技术信息,为基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贮备力量。
五、基地实习教学的创新与特色之处
依托教学实习基地,根据会宁县所管辖的场、站的实际情况以及bat365app手机版下载的学科优势,在森林径流观测、种群生态学、林木育种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合作,为开展科学研究、学生实习、技术推广服务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