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简介:《林草生态工程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是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技术人才的课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针对《林草生态工程学》课程特点,围绕课程专业目标、课程德育目标和课程实践教学三个环节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途径。
一、树立科学正确的思想观念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门课程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明确林草生态工程的地位与作用,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寻现代林业建设的新路径。
二、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通过学习观看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精神,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务实苦干的工匠精神。
三、传承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
毛泽东同志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通过外业调查、内业整理开展并完成该课程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方案设计。通过课程实践,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增强,对所学知识有更本质的认识,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
2.2实验环节设计
《林草生态工程》课程有12学时的实验课程。在课程实验环节设计了思政内容的融入:综合效益评价与工程设计理念。要求学生将林草生态工程规划、设计运用到现实场景及环境中去,对学生布置设计任务:“选择一种或几种树种化作为设计主题”;以及强调树种的地域特点,“选择我国一个地理区域,打造特色防护林”,树立热爱家乡的情怀。
2.3课后作业
布置课程的课后作业,课堂PPT讲解,树立科学正确的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