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经济领域向其它领域拓展,加速提升各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互联网+”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各领域之中,提升各领域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实现“1+1>2”效果的一种发展新常态。
教育是互联网行业最受关注和应用前景最广阔的领域。“互联网+教育”就是釆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网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一种新型的更加信息化的教育模式。“互联网+教育”是没有围墙的学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其推动了我国教育的革命性变化。师生在网络和技术的支持下,可在师生分离状态下实行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例如MOOC、智慧教育、翻转课堂等。“互联网+”教育使传统教育脱去陈旧的外衣,能有效实施教学和学习活动,使教育绽放出新的光彩,实现教育的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在大学教育中,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是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由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紧密联系的多门课程组成的知识体系。不同的教育目标有不同的课程体系。国家级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但如何让特色专业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根本,亦是核心内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因此,如何让“互联网+”技术与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有机结合,从而让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不断萌发出新的生机,实现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的新高度已成为新时期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